苍术是一种在中医领域应用广泛的中药材,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### 植物形态
- **茅苍术**
- **根茎**: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,略弯曲,长3-10cm,直径1-2cm。表面灰棕色,有皱纹、横曲纹及残留须根,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。
- **茎**:直立,高30-80厘米,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,下部木质化。
- **叶**:叶互生,革质,上部叶一般不分裂,无柄,卵状披针形至椭圆形,长3-10厘米,宽1.5-5厘米,边缘有刺状锯齿;下部叶常3-5裂,顶裂片较大,卵形,两侧的较小,基部楔形,无柄。
- **花**:头状花序顶生,直径约1-1.5厘米,基部的叶状苞片披针形,与头状花序几等长,羽状裂片刺状;总苞钟状,总苞片6-8层,卵形至披针形;花多数,两性花与单性花多异株;花冠白色,长约1厘米。
- **果实**:瘦果倒卵形,被白毛,长约5毫米,具柔毛,冠毛长约8毫米,羽毛状。
- **北苍术**
- **根茎**: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,长4-9cm,直径1-4cm。表面黑棕色,除去外皮者黄棕色。
- **叶**:叶通常无柄,叶片较宽,一般为3-5羽状深裂,裂片长圆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2-6厘米,宽1-4厘米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楔形至宽楔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。
- **其他**:花、果实形态与茅苍术相似,但北苍术植株通常比茅苍术更高大,可达1米左右。
### 生长习性
- **环境**:苍术喜凉爽、湿润的气候,耐寒性强,怕强光和高温。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但以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宜。
- **分布**:茅苍术主要分布于江苏、湖北、河南、安徽等省份,北苍术主要分布于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等北方地区。
### 药用价值
- **性味归经**:味辛、苦,性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
- **功效主治**
- **燥湿健脾**:苍术擅长燥湿运脾,为治疗湿阻中焦证的要药,常与厚朴、陈皮等配伍,如平胃散,用于治疗湿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倦怠乏力等。
- **祛风散寒**:有祛风散寒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,常与独活、防风等配伍;也可用于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,症见恶寒发热、头痛身痛等,常与羌活、白芷等药同用。
- **明目**:苍术能明目,可用于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,常与猪肝或羊肝蒸煮同食。
- **现代研究**: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苍术具有调节胃肠运动、抗溃疡、保肝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炎、抗氧化、降血糖、降血脂等作用。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、苍术酮、苍术素、β-桉叶醇等。
### 炮制方法
- **生苍术**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生苍术以祛风散寒、明目为主,多用于风湿痹痛,肌肤麻木不仁,目疾等。
- **麸炒苍术**:将苍术片用麸皮炒至表面深黄色,有香气逸出。麸炒后苍术的燥性缓和,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,常用于脾胃不和,运化失常,食欲不振等。
- **焦苍术**:炒至表面焦褐色,内部黄褐色。焦苍术以固肠止泻为主,用于脾虚泄泻,久痢不止等。